首页

百格纷

野外郊游防蛇有招 若真被毒蛇咬 保命有诀窍

ADVERTISEMENT

ADVERTISEMENT

野外郊遊防蛇有招 若真被毒蛇咬 保命有訣竅

日前有網民分享在沙巴仙本那遊海中戲水時,遇見超大條的有毒海蛇一同暢遊,眾人發現後,驚慌逃難。

 

ADVERTISEMENT

@sakinah_vs_ondu95

Ular berbahaya ni kalau jumpa hati2 yg bercuti di pulau yaa

♬ original sound – SakinahvsOndu

有著“蛇毒專家”稱號的馬來亞大學醫學系及臺灣國立清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陳子福,在接受《百格》專訪時就分享道,蛇的危險性,並不僅僅在於它是否有毒。

陳子福解釋,雖然毒性確實增加了潛在危險,但是否構成一定程度的危害,還取決於多個因素,包括毒蛇分佈的地區,在野外遇蛇的幾率,以及不同蛇類的習性等等。

例如馬來西亞因地理環境和氣候的關係,是屬於蛇類較多的國家,因此在野外遇蛇的機會相對較高。而馬來西亞有接近20種有毒且具危險性的蛇類。

說回海蛇,這種在水中游起來婀娜曼妙的生物,是蛇目海科動物的代表。它們尾部呈扁平狀,能幫助它們在海里暢遊。

而海蛇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呼吸方式,它們擁有異常長的肺,從胸腔並延伸至身體下半部,也因此能夠在深海中潛水長達3個小時之久。

更為神奇的是,海蛇並非依賴於單一的呼吸途徑,它還能通過皮膚進行換氣。兩種的呼吸系統的輔助使海蛇有著絕對優勢,能夠在水中更為靈活自如地適應多變的海洋環境。

不過海蛇視力微弱,它們需靠發達的味覺和嗅覺去感知周圍環境,通過舌頭和頭部感應進行捕食,和辨別潛在的威脅。

大部分蛇類,包括海蛇,只要沒感受到威脅,其實很少會主動攻擊人類。從事海上活動的漁夫是被海蛇咬傷的高風險群體,因為他們在收網過程中需要用手將魚類以及海蛇分離,往往一個不留意,就可能被藏在魚群中的蛇咬傷。

蛇毒包含神經毒性和肌肉毒性,對於哺乳類來說,肌肉毒性會發揮更大的作用。肌肉毒性在人體生理上的表現,主要體現在全身肌肉壞死以及骨骼肌的受損,並會引發諸如腎臟問題和恆溫溶解症等症狀,患者可能在一、兩天內因腎臟衰敗而亡,並非被活活毒死。

首先,蛇的毒性強弱與其危險性未必成正比,因為越毒的蛇,不代表越具有攻擊性。如果單單從藥理角度來看,評估蛇毒的強弱單位為LD50Lethal Dose, 50%;半數致死量)。LD50值越低,表示毒性越強。

而海蛇毒性相對來說不算太強,LD50值一般小於0.1mg/kg,跟目前公認最毒的細麟太攀蛇(0.01mg/kg)相比,海蛇的毒性相對較低。

不能單憑外表來判定蛇的毒性。一些蛇的外觀看上去並不鮮豔,卻可能擁有強烈的毒性,而多數海蛇呈現出偏暗淡的灰色和黃色,但不代表它們缺乏毒性。

海蛇可分成兩大群,一種是在海水中出生,並終生在海上生活。另一種則具有兩棲性,能夠在水中活動,但在生命週期的某些階段會上岸,如產卵或曬太陽。我們通常能在岸邊或岩石的裂縫中發現兩棲性海蛇,他們的外貌特徵也十分明顯,大多有獨特環狀圖案,呈現黑白色彩。

一些水族館會選擇將海蛇收入館內,然而,養護海蛇並非易事,因為需要精確模擬其海洋生態環境。如果環境不適合,海蛇可能會拒絕進食,逐漸導致健康問題,甚至死亡。

確實有部分地區的人們把海蛇當成野味佳餚。蛇毒雖然成分複雜,但多由蛋白質組成,這些蛋白質在經過高溫處理後通常會被瓦解,失去活性,不會造成中毒事件。

但要注意的是,有些毒蛇為了抵禦天敵捕食而演化出自我保護機制,會將平常攝入的有毒物質濃縮在身體的某個部位,一般是在頸部或頭部。由於這類毒素相對耐高溫,因此人類食用後可導致中毒現象。


被毒蛇咬傷的解藥,就是抗蛇毒血清,不過抗蛇毒血清的專一性很強,例如眼鏡蛇的抗蛇毒血清不能用以對抗其他種類的蛇毒,因為它們的毒性成分和抗原體都是不同的。

製作抗蛇毒血清的成本相當昂貴,加上需求較少,因此大馬本國沒有生產抗蛇毒血清,目前馬來西亞的抗蛇毒血清,主要依賴泰國進口。

陳子福表示,在馬來西亞,公民被蛇咬,政府會負擔抗蛇毒血清的費用,政府醫院也擁有足以應對各類蛇種的抗蛇毒血清庫存,因此民眾若不幸遭蛇咬,或懷疑自己遭毒蛇攻擊,無比抓緊時間到醫院就醫。

百格最新

ADVERTISEMENT

ADVERTISEMENT

百格最新
合作关系
合作关系